您的位置: 首页 /党代会专栏/详细内容

【党代会专栏·砥砺奋进的五年】产教融合“赋”发展 校地合作“谱”新篇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07-28 17:28:35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聚势谋远担使命,守正创新续华章。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为展现学校坚定追求卓越、引领育人创新的奋进历程,总结学校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办学经验,我们将推出“党代会专栏”之“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本期推出科学研究篇《产教融合“赋”发展 校地合作“谱”新篇》。

五年来,学校强化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科研,立足现有科研优势,以科技转化为核心,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

一、深化改革,服务产业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锚定安徽省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立足区域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育特色学科,推动形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集群。出台《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科团队及遴选学科带头人实施方案》,推进“一院一业一特色,一系一企一品牌”学科专业群建设,15个学院对接17个行业,16个学科专业群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需求,对接淮北市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重点支持化学、材料学、生物学、软件工程等学科专业建设。学校获批安徽省“高峰学科”1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2个;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ff6c60e01c8b43968e21de160b2bf57d.jpg

(2022年9月20日学校召开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学校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转移提供有效保障。以教育部和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选派8名科研人员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双链融合专员,深入企业一线搜集企业技术难题形成“需求池”,依据教师研究方向和成果形成“技术池”,并定期举行“教授博士企业行”和“百家高企高校行”等活动,促进产学研对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提高产品品质或降低能耗,增强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73d59693f591436b8218fe0536accb2c.jpg

(2023年我校材料学科、环境/生态学科先后新晋ESI全球排名前1%)

二、协同发展,校地合作领域持续拓宽

学校持续推进《学科专业群建设服务行业(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升服务皖北现代产业体系能力,与淮北市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工作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软件工程和生物学科建设,服务淮北信息化产业和生物育种及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校内高峰学科化学、材料等学科,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等行业领域,在服务皖北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化学学科韩满意教授团队完成新型农药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生产,解决了副产物回收利用,合作企业年销售额约5亿元;陈惜明教授团队聚焦国内化工企业“三废”资源化利用问题开展项目攻关,每年减少有害废渣排放1.2万吨,增加产值近5000多万元。生物学科张慧君教授团队获批安徽省西瓜甜瓜生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助力乡村振兴,构建“院校+科研+基地+农户”的甜瓜产业发展模式,培育的优良西瓜甜瓜新品种在全国种植66.92万亩,实现产值29.94亿元,帮助农民增收近3亿元,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abecf3a060749e2b8e920c32daadc7b.jpg

(2023年11月7日,中央电视台报道我校张慧君教授事迹)

五年来,学校科研投入总经费达9.8亿元,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00余项,学校知识产权工作首次进入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名单。共签署横向科研合作协议近500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总计9900余万元,科技成果转化50余项。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加入淮海经济区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63741668fbef41c3a485cd6dd5ae7e06.jpg

(2023年5月9日,学校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召开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

三、打造平台,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高

强化学科交叉,整合优势资源,学科平台建设成效显著。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汉民教授担任化学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近5年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7人。与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合作成立特种材料研究中心,聘请上海交通大学特种材料研究所所长王浩伟担任主任,开展特种功能新材料的前沿研究及成果转化,服务和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五年来,学校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工程实验中心4个,安徽省新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2个;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优秀”通过省科技厅的建设期验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9篇;获批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

fdcfe876c81d47a1a74fa7c7c9f3effe.jpg

(2021年5月28日—31日,长三角一体化暨安徽省第一届催化学术会议(CCAH1)在我校举行)

67372e0f956941ce8ecf1122c7d4605e.jpg

(2023年11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校依托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智库,在安徽古籍文献研究、大运河文化研究、淮海区域党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五年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3项,其中,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位列全省第4位。牛继清教授团队主纂的大型地方文献工具书《安徽文献总目》获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为编纂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安徽文库》打下坚实基础。余敏辉教授团队致力打造运河文化带智库,开展皖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出版《区域发展与文化认同——明清徽商、大运河与长三角关系研究》等学术著作10余部,5份咨政报告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成功获批“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db0bff29024047cfacea5c1361d42e6e.jpg

(2021年1月18日,《安徽文献总目》出版并做新书发布)

四、科教融汇,科技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校企校地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专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育人机制。与淮北市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企业共建煤化工现代产业学院,与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共建实践基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近5年,我校毕业生在新能源、制造业、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占总就业人数平均为30%左右。

8ce2e5ffc06443678b552abdcdd89326.jpg

(2023年12月22日,管家婆免费期期精准大全与淮北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bde9bc26f384431396bc0272608532e2.jpg

(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

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45人。学校与淮北市政府、相关高校合作,申请并获教育部、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按照“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业主用”原则,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分院以产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校地企共同凝练项目为牵引,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毕业条件,已和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天力锂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联合培养9名硕士研究生。


ea41f88723394b8dafdb73854909d206.jpg

(2024年7月5日,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文:文宣 / 图:葛婕 陈旸 / 审核:刘理华 邓道贵 戴海峰 / 终审:党委宣传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