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2014“薪火阳光耀西部”系列报道】之十二:薪火社赴陇南支教组为村民举办“乞巧节”晚会

发布时间:2014-08-05 00:05: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在西和县薛集村活动中心的彩虹舞台上,传出姑娘们整齐悦耳的吟唱,美丽俊俏的乞巧姑娘们正在表演《迎巧》,她们通过歌舞表演和祈祷的方式向巧娘娘诉说自己的美好愿望。
    8月2日,在传统的七夕节晚上,伴随着《迎巧》节目的演出,淮师大薪火社暑期赴陇南支教组精心准备的“薪中有你•一路相伴”2014年薛集村第六届乞巧节文艺汇演拉开了帷幕。
    演出共分为“迎巧望星河•薪缘”、“乞巧盼织女•国韵”两个篇章,共17个节目,既有乞巧节传统节目“迎巧”“乞巧”“送巧”,又涵盖了合唱、舞蹈、相声、走秀、武术等节目,全部节目由志愿者和支教点的村民、学生们一起表演。经过筛选和培训的30名同学表演的大合唱《最美的光》、广场舞《北江美》和,志愿者们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而为村民们精心编排的《汉礼仪展示》,得到了一致好评。传统节目《乞巧》、《送巧》颇具地方特色,诉说着巧娘娘的爱情故事,把整场晚会推向了高潮。最后,晚会在大合唱《歌唱祖国》中落下帷幕,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
    演出当晚,不仅邀请了当地红十字会领导和村委会成员,还吸引了薛集村及附近王堡村几百位村民前来观看。“活动办得很精彩,淮师大的大学生连续5年来为薛集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为当地乞巧文化的传播与继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希望‘薪火’能够继续传递下去,光耀万代。”西和县红十字会卢会长高兴地说道。
    据悉,8月2日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成为“乞巧节”。乞巧节起源并流传于甘肃西和县一带的秦人遗风,已有2000多年历史。西和县是乞巧文化发源地,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每年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西和县都要举行长达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当地十多个乡镇的大部分未婚女性都会参加,是当地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
    薪火社暑期赴陇南支教行动组已连续5年赴陇支教,并连续5次举办乞巧节晚会,乞巧节晚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2014•薪火阳光耀西部”义务支教活动接近尾声,接下来的一周,除正常地支教、支农外,志愿者们还将为当地的村民和孩子们带来一场“薛集达人秀”文艺演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