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详细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文学院:文化赋能和美乡村 青春共赴盛夏之约

来源:文学院 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4-08-21 21:21:38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形象”,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学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初,文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启动。全院共组建队伍60支,参与学生600余人,同学们将专业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投身文化宣传、爱心支教、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具体实践,聚焦语言文字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艺送教下乡等主题,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探寻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韵

“淮北市非遗传承人影像志与口述史整理”实践团队由文学院新闻与传播系9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在专业教师周志勇、袁露的指导下,团队深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古镇,围绕非遗传承人的影像记录与口述史记录展开。

“我是学新闻与传播的,在口述史和影像志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如何去拍摄,如何去做采访,如何去整理材料。”团队成员郑尉说,“通过文字和影像的方式把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记录下来,希望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志愿者们通过记录和宣传淮北泥塑等传统手工技艺,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cce36d0226b54e178ec267f8907ff4c0.jpg

追溯文字渊源,凝聚文化自信

“相见一夏,点亮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濉溪临涣中心学校开展“说文解字”支教活动。志愿者在支教课堂上为留守儿童介绍了甲骨文的起源和特点,引导同学们从文字起源、演变、结构、意义等多方面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汉字故事、字体演变展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悟汉字的字义美、音韵美、意境美,体悟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a3cdd5b17ad4e8789ea507dcf46e107.jpg

传承石榴文化,启迪童心智慧

“榴榴儿花香”淮北石榴文化宣传实践队开展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淮北当地的石榴为文化元素做成石榴面塑玩偶,将石榴文化融入传统面塑文化当中;制作石榴文化元素的手工竹扇等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相结合,通过乡村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传承与认同,带动乡村文旅发展。

为全面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及石榴文化,团队拜访了民间面塑艺人赵雪峰老师,同时团队与京华合木幼儿园取得联系,在相关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儿童面塑手工实践课授课。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向社会传达了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团队致力于开展更多乡村文创活动,发掘乡村文化特色和品牌,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为榴园村的发展增添活力。

6e0d4ee9bd7b406ebf1d0e6f0ce7b42c.jpg

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指导教师与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央广网》《新华网》《中国网》《淮北新闻》《淮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志愿服务团队事迹。

学院实践队员结合学科专业,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宣传,语言文字的推广与保护,开展爱心支教志愿服务,举行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等,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活力,赋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

(文:文学院团委 / 图:文学院实践团队 / 审核:徐方 马东 / 终审:党委宣传部)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